2014年2月25日

我做故我學:Webmaker 計畫的機會與反思

大約兩年前,我們根據「邀請大家一起實作、思考及分享,是向世界教導網路如何運作的最佳方法」的觀點,開始 Mozilla Webmaker 專案。

Webmaker 計畫開始至今,已有許多變化:我們讓 Popcorn Maker 成為一個精實直觀的工具;從 X-Ray Goggles 中衍生出 Thimble;我們那個建設社群的模糊點子,則演變成全球的 Summer Code Party。但只有一件事自始至終不變,就是我們的核心信念:動手做是學習最快(且最有趣)的方式!

我們不是唯一認為實作與學習具備深度關聯的人Seymour Papert 在 30 年前就已經提出這個觀點,現今你則可以在世界各地的 Maker Fairs 活動與各地的 Hackerspace 中體現、在方興未艾的「學寫程式」運動中看見、在將實作、駭和手創,視為新式教育及學習法的相關討論(例如 NESTA 關於創新教育的報告)中讀到。

最近在反思這一切時,我留意到這其中的機會遠大於教導世界網路的二三事。在數位化的世界裡,創造比以往更加容易且低成本,我們有機會名為學習的大球,繼續滾動到以下三個領域:Web 素養(Web Literacy)、數位公民(Digital Citizenship)、以及 STEAM(科學╱科技╱工程╱藝術╱數學等領域的教育)。

如果你曾將 Maker Faire 或是 Hackerspace 視為一種運動,你就可以瞥見其中的機會:往右邊看,人們正在自學製作機器人、火箭和其他各種新奇的玩意;往左邊看,桌邊坐滿著孩童和他們的父母,正在教導彼此使用 Scratch 寫程式。然後你就可以看到全貌:人們正在藉由動手做來幫助彼此思考、合作以及發明。最終,這一切將讓更多的網路市民覺醒。

而且對於動手做及數位創作的的愛好正日趨成長。Mozilla 於 2012 年,對英國 8 至 15 歲的孩童進行撰寫程式、製作遊戲和網頁的調查,有 67% 的學生說他們想要學怎麼做,但只有 3% 的學生已具備這些技能。同份調查中,英國的家長將學寫程式,歸類成在科學、英文及數學之外最重要的學習項目。同時,考量到全球已經有十億人習於在網路上發佈與分享各種內容—這些人也許還不是完全的數位創作者,但他們已經很習慣在網路上創造及分享—我猜測,這其中的許多人只需要一點點小小的激勵,就能夠深深潛入駭(Hacking)、寫程式和動手做的領域。

雖然簡單的激勵,已可以讓數位素養、數位公民及 STEAM 的推動有些許實質進展,但我們所需的其實不只是 MakerFaires、Popcorn 和社交網站。我們還需要讓數以百萬的人,對於動手與學習的相互聯繫感到興奮,興起對於建立產品、執行專案以及提高公眾對此之認知的一股熱潮。其實:我們之中的許多人,早就已經為此共同努力,或許我們只是還沒有告訴世界上的其他人,這個機會有多麼的龐大。

正當我著手計畫 Webmaker 的新年度計畫,我想要找尋方法來實現這個目標:建立更大的實作與學習架構。我們已經跟各領域的許多人分工合作,包含Make 的 Tim O’Reilly 和 Dale Dougherty、英國 NESTA 的 Tom Kenyon 和他的夥伴、Connie Yowell 與 MacArthur 基金會的團隊。我們都同意,現在是將「實作與學習」概念,一舉推向全球的大好時機。如果你也想參加的話,請跟我們聯繫,一同加入吧!

原文 / Making is learning | commonspace
作者 / Mozilla 基金會執行董事 Mark Surman

φ 極地狐 翻譯 - Irvin 編輯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